黑龙江省脱贫地区 “土特产” 走进长三角浙江专场活动举行
黑龙江省脱贫地区 “土特产” 走进长三角浙江专场活动举行
黑龙江省脱贫地区 “土特产” 走进长三角浙江专场活动举行
牡丹江市东华小学(xiǎoxué)的小班化教学场景。 学校供图
牡丹江市推行小班化教学,图为教师在(zài)课堂上引导学生互动交流。学校供图(gōngtú)
“我们在校小学生167人、12个教学(jiàoxué)班,小班化教学是(shì)应对乡村教育困境的策略,更是改革破局的起点。”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镇中心学校,校长陶相国指着(zhǐzhe)教室里(lǐ)不足20人的班级说。
富裕县生源每年减少(jiǎnshǎo)240人,全县150人以下(yǐxià)的“小微学校”占学校总数的42%。
而这只是个缩影。近年来,边疆大省黑龙江的人口(rénkǒu)下行趋势明显,“城挤(chéngjǐ)乡弱村空”的结构性矛盾凸显。
“面对学龄(xuélíng)人口下降的困境,我们(wǒmen)选准小班化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,因地、因校制宜,科学(kēxué)谋划,自2023年起锚定(dìng)边疆教育现代化目标,秉持‘学生为本、质量为要、系统重构’理念,积极探索‘以改革破局、以创新(xīn)提质’的新路径,推动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。”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董成说。
教室敞亮(chǎngliàng)亮,课堂热闹闹,学生活泼泼
如何贯彻“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(jiàoxué)”的战略部署?如何推动边疆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?2023年,黑龙江出台小班化教学专项实施方案,明确“省级(shěngjí)定标、市县推动、学校落地(luòdì)、教研(jiàoyán)支撑”四级协同的创新机制,2024年秋季开学时启动一批试点校。
“中小学32所,教学班级421个,平均班额(bāné)32人,25人及以(yǐ)下班级142个,面临着师生比严重超标等一系列问题(wèntí)。”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(júzhǎng)刘艳斌说。2023年底,该地区确定松岭区等3个实验区、16所试点校启动(qǐdòng)小班化教学改革(gǎigé),成为全省首批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区,也是全省唯一以地市整体推进小班化教学、以课题牵动小班化教育的地区。
19名学生,5个小组式座位,打破了(le)传统课堂的秧田式布局,小组内同学面对面交流(jiāoliú),师生之间互动频繁(pínfán)……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小学四年级(1)班班主任孙淑莹开始了当天(dàngtiān)的第二节课,讲述《观察物体》。
教室敞亮亮,课堂热闹闹,学生活泼泼。课桌上摆放着(bǎifàngzhe)各种颜色的(de)能量筒,一节课下来,插入好几根代表肯定和赞扬的能量棒。“这些能量筒、能量棒、学习进度条都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,有效激发了(le)他们(tāmen)的学习内驱力。”孙老师说。
教室空间(kōngjiān)布局的革命席卷全省试点校。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打破传统教室边界,打造“灵动学习空间”——智能互动黑板覆盖全教室,实验室配备微型探究设备,美术室设置个性化(gèxìnghuà)创作台区,舞蹈室采用全景镜面设计。校园文化(xiàoyuánwénhuà)墙以“学生(xuéshēng)成长轨迹”为(wèi)脉络(màiluò),形成了“一廊一特色、一室一主题”的沉浸式育人环境,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。
2024年9月,牡丹江市东华小学新一年级平均(jūn)班额24人,师生比优化至1∶8。各班级均采用“U字形”“品字形”“马蹄形”等座位排列。该校一组数据表明:动态布局使小组合作效率(xiàolǜ)提升(tíshēng)40%,学生跨组互动频次增加(zēngjiā)65%。
从(cóng)“广种薄收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
“我们以试点推进的(de)模式,稳步实施‘小班化’教学改革。”齐齐哈尔市(qíqíhāěrshì)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姜林表示。该市通过对16个县(市)区、义务教育阶段6241个班级(bānjí)班额和未来学龄人口变化情况(qíngkuàng)的详细(xiángxì)调研、分析,遴选4个县(市)区作为实验区,第一批实验校共33所、实验班100个。
制定小班化评价标准,实施弹性班额;推行差异化教学(jiàoxué),城镇与农村学校分类施策;改革课堂模式,倡导互动式课堂和(hé)个性化辅导……黑龙江从这些方面力抓课堂教学的(de)深度变革。
漠河市图强中心学校构建了“根系课程(kèchéng)+树干课程+枝叶课程+花果课程”课程体系,“基础+拓展+探究(tànjiū)+实践”四位一体推进课程改革。校长王明利表示,小班化教学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“精耕细作”的(de)土壤,通过(tōngguò)科学分组、任务驱动、精准(jīngzhǔn)指导与多元评价,每个学生在合作中既(jì)是“学习者”,也是“教学资源”。教师始终把握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原则,在释放合作自主权的同时,通过细节设计避免形式化(xíngshìhuà),真正实现“1+1>2”的学习效果。
小班化让“满堂灌”彻底退出舞台。乡村、县城、城市,无论哪里,教师们都变成学习(xuéxí)的(de)引导者,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、兴趣特长和需求,采取分(fēn)层次、差异化教学(jiàoxué)方法,实施精准教学,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。
“小班化教学转变了‘老师讲、学生(xuéshēng)听’的被动教学生态,现在23名学生,每个人都能被看见、被关注。”加格达奇区第七(dìqī)小学二年级(2)班教师董波(dǒngbō)说。
“学校学生(xuéshēng)课堂主动发言率从12%提升至88%。”伊春市大箐山县(shānxiàn)朗乡中学副校长宋永红介绍,该校着力解决传统课堂“教师满堂灌、学生被动学”的痛点,构建“以学生全面发展(fāzhǎn)为中心”的教育(jiàoyù)生态,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。
小班化让教育从(cóng)“广种薄收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。24个教学班,每班平均31人,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建立“一生一档案”成长(chéngzhǎng)数据库,记录学生认知特点、兴趣倾向、情感需求等32项发展(fāzhǎn)指标,形成“基于(jīyú)数据的个性化教学方案”,让教育从“标准化生产(shēngchǎn)”转向“精准化培育”。
东华小学的(de)数据(shùjù)表明:学生专注度与课堂参与率均达100%,一节课中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次发言机会。“小班化(xiǎobānhuà)教学让教师得以将(jiāng)更多精力聚焦于每名学生的成长需求,从课堂提问到作业(zuòyè)批改,从学习习惯到心理状态,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精准投放,实现从‘规模教育’向‘品质教育’的转型(zhuǎnxíng)。”牡丹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吕文韬在该校调研时说。
以小班化为支点走出边疆(biānjiāng)教育新路
“学生(xuéshēng)人数减少是多种因素造成的,但我们的教学质量(jiàoxuézhìliàng)不能有丝毫(sīháo)下降。”陶相国说,富裕县塔哈(tǎhā)镇中心学校今年春季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,57名一线教师扭转观念,主动学习探究,积极参与团队研修。
怎样提升教师素养与教学(jiàoxué)水平,打造(dǎzào)促进学生(xuéshēng)全面发展的新型课堂?黑龙江各地在制度、环境、管理、课程、教学、评价、数字化等方面系统改革,一地一案,一校一策,形成浓厚的改革氛围,建立台账,推动小班化教学从“形式小班”向(xiàng)“内涵小班”转型。
4月29日,富裕县塔哈镇(zhèn)中心(zhōngxīn)学校承办了一场以“精教(jīngjiào)细育,小班筑梦:小班化教学的探索(tànsuǒ)与展望”为主题的南部学区联盟活动,各联盟学校校长、教学副校长及骨干教师30余人参会。“我通过设计(shèjì)心语信箱、班务问卷等方式,开拓师生对话渠道,建立温馨的师生关系……”塔哈镇中心学校六年级(liùniánjí)教师韩旭说。会上,该校8位教师围绕小班化教学内涵展开分享,引发与会者的热烈交流。
个性化教学、家校协同(xiétóng)、跨校资源整合……6月13日,鸡西市鸡东县(jīdōngxiàn)联盟校第三盟区七所学校代表开展教研活动,兴农学校、新华学校等学校代表为小班化(xiǎobānhuà)教学的数智化创新提供了多元思路。
考察学习、教师培训、跨(kuà)区域教研,这样的活动(huódòng)在龙江大地上不断上演(shàngyǎn)。在优师保障迭代升级方面,黑龙江将小班化教学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培训体系,全年开展专项培训279场、覆盖1.2万人次。
“今年秋季学期起,我省将全面推广小班化(xiǎobānhuà)改革经验,同步出台(chūtái)指导意见,完善(wánshàn)班额、评价、课程等标准体系,以规范化管理保障改革成效。三年内基本实现小班化教学全覆盖(fùgài)的目标,通过(tōngguò)优化资源配置、创新管理模式等措施,着力稳定生源并吸引回流。”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陆维超说。
“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(zōnghé)改革,不断加大教育投入,以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,推动(tuīdòng)基础教育办学(bànxué)体系的全面重塑,努力走出(zǒuchū)一条‘总量减、结构优、质量升’的边疆教育现代化新路。”董成说。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5年07月07日 第05版(bǎn)
作者:本报记者 曹曦(cáoxī)


牡丹江市东华小学(xiǎoxué)的小班化教学场景。 学校供图

牡丹江市推行小班化教学,图为教师在(zài)课堂上引导学生互动交流。学校供图(gōngtú)
“我们在校小学生167人、12个教学(jiàoxué)班,小班化教学是(shì)应对乡村教育困境的策略,更是改革破局的起点。”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镇中心学校,校长陶相国指着(zhǐzhe)教室里(lǐ)不足20人的班级说。
富裕县生源每年减少(jiǎnshǎo)240人,全县150人以下(yǐxià)的“小微学校”占学校总数的42%。
而这只是个缩影。近年来,边疆大省黑龙江的人口(rénkǒu)下行趋势明显,“城挤(chéngjǐ)乡弱村空”的结构性矛盾凸显。
“面对学龄(xuélíng)人口下降的困境,我们(wǒmen)选准小班化教学改革这一突破口,因地、因校制宜,科学(kēxué)谋划,自2023年起锚定(dìng)边疆教育现代化目标,秉持‘学生为本、质量为要、系统重构’理念,积极探索‘以改革破局、以创新(xīn)提质’的新路径,推动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。”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董成说。
教室敞亮(chǎngliàng)亮,课堂热闹闹,学生活泼泼
如何贯彻“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(jiàoxué)”的战略部署?如何推动边疆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?2023年,黑龙江出台小班化教学专项实施方案,明确“省级(shěngjí)定标、市县推动、学校落地(luòdì)、教研(jiàoyán)支撑”四级协同的创新机制,2024年秋季开学时启动一批试点校。
“中小学32所,教学班级421个,平均班额(bāné)32人,25人及以(yǐ)下班级142个,面临着师生比严重超标等一系列问题(wèntí)。”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(júzhǎng)刘艳斌说。2023年底,该地区确定松岭区等3个实验区、16所试点校启动(qǐdòng)小班化教学改革(gǎigé),成为全省首批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区,也是全省唯一以地市整体推进小班化教学、以课题牵动小班化教育的地区。
19名学生,5个小组式座位,打破了(le)传统课堂的秧田式布局,小组内同学面对面交流(jiāoliú),师生之间互动频繁(pínfán)……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小学四年级(1)班班主任孙淑莹开始了当天(dàngtiān)的第二节课,讲述《观察物体》。
教室敞亮亮,课堂热闹闹,学生活泼泼。课桌上摆放着(bǎifàngzhe)各种颜色的(de)能量筒,一节课下来,插入好几根代表肯定和赞扬的能量棒。“这些能量筒、能量棒、学习进度条都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,有效激发了(le)他们(tāmen)的学习内驱力。”孙老师说。
教室空间(kōngjiān)布局的革命席卷全省试点校。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打破传统教室边界,打造“灵动学习空间”——智能互动黑板覆盖全教室,实验室配备微型探究设备,美术室设置个性化(gèxìnghuà)创作台区,舞蹈室采用全景镜面设计。校园文化(xiàoyuánwénhuà)墙以“学生(xuéshēng)成长轨迹”为(wèi)脉络(màiluò),形成了“一廊一特色、一室一主题”的沉浸式育人环境,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。
2024年9月,牡丹江市东华小学新一年级平均(jūn)班额24人,师生比优化至1∶8。各班级均采用“U字形”“品字形”“马蹄形”等座位排列。该校一组数据表明:动态布局使小组合作效率(xiàolǜ)提升(tíshēng)40%,学生跨组互动频次增加(zēngjiā)65%。
从(cóng)“广种薄收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
“我们以试点推进的(de)模式,稳步实施‘小班化’教学改革。”齐齐哈尔市(qíqíhāěrshì)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姜林表示。该市通过对16个县(市)区、义务教育阶段6241个班级(bānjí)班额和未来学龄人口变化情况(qíngkuàng)的详细(xiángxì)调研、分析,遴选4个县(市)区作为实验区,第一批实验校共33所、实验班100个。
制定小班化评价标准,实施弹性班额;推行差异化教学(jiàoxué),城镇与农村学校分类施策;改革课堂模式,倡导互动式课堂和(hé)个性化辅导……黑龙江从这些方面力抓课堂教学的(de)深度变革。
漠河市图强中心学校构建了“根系课程(kèchéng)+树干课程+枝叶课程+花果课程”课程体系,“基础+拓展+探究(tànjiū)+实践”四位一体推进课程改革。校长王明利表示,小班化教学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“精耕细作”的(de)土壤,通过(tōngguò)科学分组、任务驱动、精准(jīngzhǔn)指导与多元评价,每个学生在合作中既(jì)是“学习者”,也是“教学资源”。教师始终把握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原则,在释放合作自主权的同时,通过细节设计避免形式化(xíngshìhuà),真正实现“1+1>2”的学习效果。
小班化让“满堂灌”彻底退出舞台。乡村、县城、城市,无论哪里,教师们都变成学习(xuéxí)的(de)引导者,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、兴趣特长和需求,采取分(fēn)层次、差异化教学(jiàoxué)方法,实施精准教学,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。
“小班化教学转变了‘老师讲、学生(xuéshēng)听’的被动教学生态,现在23名学生,每个人都能被看见、被关注。”加格达奇区第七(dìqī)小学二年级(2)班教师董波(dǒngbō)说。
“学校学生(xuéshēng)课堂主动发言率从12%提升至88%。”伊春市大箐山县(shānxiàn)朗乡中学副校长宋永红介绍,该校着力解决传统课堂“教师满堂灌、学生被动学”的痛点,构建“以学生全面发展(fāzhǎn)为中心”的教育(jiàoyù)生态,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。
小班化让教育从(cóng)“广种薄收”转向“精耕细作”。24个教学班,每班平均31人,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校建立“一生一档案”成长(chéngzhǎng)数据库,记录学生认知特点、兴趣倾向、情感需求等32项发展(fāzhǎn)指标,形成“基于(jīyú)数据的个性化教学方案”,让教育从“标准化生产(shēngchǎn)”转向“精准化培育”。
东华小学的(de)数据(shùjù)表明:学生专注度与课堂参与率均达100%,一节课中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次发言机会。“小班化(xiǎobānhuà)教学让教师得以将(jiāng)更多精力聚焦于每名学生的成长需求,从课堂提问到作业(zuòyè)批改,从学习习惯到心理状态,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精准投放,实现从‘规模教育’向‘品质教育’的转型(zhuǎnxíng)。”牡丹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吕文韬在该校调研时说。
以小班化为支点走出边疆(biānjiāng)教育新路
“学生(xuéshēng)人数减少是多种因素造成的,但我们的教学质量(jiàoxuézhìliàng)不能有丝毫(sīháo)下降。”陶相国说,富裕县塔哈(tǎhā)镇中心学校今年春季开始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,57名一线教师扭转观念,主动学习探究,积极参与团队研修。
怎样提升教师素养与教学(jiàoxué)水平,打造(dǎzào)促进学生(xuéshēng)全面发展的新型课堂?黑龙江各地在制度、环境、管理、课程、教学、评价、数字化等方面系统改革,一地一案,一校一策,形成浓厚的改革氛围,建立台账,推动小班化教学从“形式小班”向(xiàng)“内涵小班”转型。
4月29日,富裕县塔哈镇(zhèn)中心(zhōngxīn)学校承办了一场以“精教(jīngjiào)细育,小班筑梦:小班化教学的探索(tànsuǒ)与展望”为主题的南部学区联盟活动,各联盟学校校长、教学副校长及骨干教师30余人参会。“我通过设计(shèjì)心语信箱、班务问卷等方式,开拓师生对话渠道,建立温馨的师生关系……”塔哈镇中心学校六年级(liùniánjí)教师韩旭说。会上,该校8位教师围绕小班化教学内涵展开分享,引发与会者的热烈交流。
个性化教学、家校协同(xiétóng)、跨校资源整合……6月13日,鸡西市鸡东县(jīdōngxiàn)联盟校第三盟区七所学校代表开展教研活动,兴农学校、新华学校等学校代表为小班化(xiǎobānhuà)教学的数智化创新提供了多元思路。
考察学习、教师培训、跨(kuà)区域教研,这样的活动(huódòng)在龙江大地上不断上演(shàngyǎn)。在优师保障迭代升级方面,黑龙江将小班化教学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培训体系,全年开展专项培训279场、覆盖1.2万人次。
“今年秋季学期起,我省将全面推广小班化(xiǎobānhuà)改革经验,同步出台(chūtái)指导意见,完善(wánshàn)班额、评价、课程等标准体系,以规范化管理保障改革成效。三年内基本实现小班化教学全覆盖(fùgài)的目标,通过(tōngguò)优化资源配置、创新管理模式等措施,着力稳定生源并吸引回流。”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陆维超说。
“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(zōnghé)改革,不断加大教育投入,以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,推动(tuīdòng)基础教育办学(bànxué)体系的全面重塑,努力走出(zǒuchū)一条‘总量减、结构优、质量升’的边疆教育现代化新路。”董成说。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5年07月07日 第05版(bǎn)
作者:本报记者 曹曦(cáoxī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